6月18日,南寧-湛江高速公路南寧至博白那卜段(簡稱南湛高速廣西段)建成通車。大道平坦,如同一條黑色巨龍穿行在青山綠水、美麗田野間,在世紀工程平陸運河上,留下一道優美的“中國紅”。
這是南湛高速廣西段重點控制性工程——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
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建成通車 羅雄鷹/攝
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全長約525米,主橋跨越平陸運河,引橋跨越黎欽鐵路,主橋為跨徑260米的下承式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采用“低位拼裝+中段拱肋門架法”整體提升施工工藝,整體提升節段長202米,提升重量約1800噸,一次提升高度達63米,是已建成的世界最大拱肋整體提升跨徑和噸位的鋼管混凝土拱橋。
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 羅雄鷹/攝
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的建設,集團公司建設團隊探索了適用于廣西復雜地質條件的特大跨徑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的智能綠色建造技術,有效解決了因地基軟弱、下伏基巖埋深大而導致的基礎承載力不足以及施工難度高等問題,在拱橋建設領域取得新的技術突破,積累了豐富的“高品質綠色智能建造”科研成果,成為提高橋梁智能化建設水平的新名片,為特大跨徑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堅實的理論基礎,對于該橋型在復雜地基和場地受限區域的推廣具有極大的促進和示范意義。
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 羅雄鷹/攝
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從開工建設伊始,就吸引無數目光。集團公司建設團隊錨定“智能建造、品質建造、快速建造、綠色建造”四個建造目標,創建精品工程。
智能建造,勇攀科技新峰
為提高智能化建設水平,把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打造成為一張新的拱橋名片,集團公司建設團隊以提高施工效率、創新先進適用技術角度為出發點,充分將“BIM+”技術可視化、信息化、集成化協調性等優勢,與傾斜攝影、數字孿生、三維激光掃描等多項前沿技術創新整合,實現現場施工關鍵數據多元化采集、信息化實時分析、數字化輔助決策、智能化指導施工,實現高質量建設。
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整體提升過程 羅雄鷹/攝
在施工難度最大、安全風險最高的中段拱肋整體提升環節,建設團隊依托交通運輸部重點科技項目《基于多源感知的智能化特大跨徑鋼管拱橋整體提升施工控制關鍵技術研究》,研發了“基于多源感知的智能化特大跨徑鋼管拱橋整體提升施工控制關鍵技術”,通過集成測量機器人、形變雷達、高速高清攝像測量系統、振弦式激勵模塊等多源感知大數據,引進數字孿生技術,與BIM技術整合應用,研發創建“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數字孿生智能顯控系統”,實現“狀態感知、數據融合、算法分析、反饋輸出、設備響應、精準調控”的大段拱肋整體提升高精度、高效率、高智能可視化施工。
測量機械人、高清攝像測量系統、形變雷達、振弦式應變計激勵模塊 羅雄鷹/攝
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數字孿生智能顯控系統
集團公司建設團隊還通過“BIM+傾斜攝影技術”應用,優化施工方案設計,在拱肋節段低位立拼施工過程中,實現了纜風繩、自重式地錨等施工臨時結構物實際施工放樣位置坐標與方案模擬提取位置坐標偏差小于1cm,施工現場設備使用效率提高約29%;通過“BIM+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應用,實現中段拱肋與邊段拱肋的快速高精度合龍,全橋共16個合龍口的最大合龍軸線偏差為9mm,合龍時調整對接僅用時約30分鐘;通過“BIM+智慧管理平臺”應用,實現對大橋工程進度情況、安全生產、大橋進度節點動態等內容進行全方位管理。
測量員全程對拱肋拼裝進行監測 羅雄鷹/攝
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拱肋低位拼裝 羅雄鷹/攝
品質建造,彰顯工匠精神
建造精品工程,建設團隊把大膽創新作為助推大橋高品質綠色快速建造的“秘密鑰匙”,積極研發應用了多項新技術、新工藝,成功克服地質條件復雜、工期緊張、效率及安全要求高等難題。
實現沉井精準下沉。該橋主橋主墩基礎采用分離式沉井基礎,在4#、5#主墩分別設置2個沉井基礎。僅5#主墩右幅沉井鋼結構與混凝土的總重就超8900噸,下沉累計出土量超5300立方米。在沉井下沉過程中,廣西路建集團建設團隊創新采用高孔隙比材料幕“先預防坍壁+后可靠固壁”助沉和井周承載力保證技術及“簡捷易操作、安全穩定助沉”技術,不僅成功避免了井壁發生坍塌的風險,而且后期注漿后,與井壁形成一個整體,保證了沉井周邊的承載力,沉井順利下沉至標高位置后,垂直度偏差不超過1%。
沉井周圍回填高孔隙比材料 羅雄鷹/攝
沉井精準下沉至設計標高位置 羅雄鷹/攝
提高沉井基礎穩定性。為確保沉井基礎適應復雜的地質條件,在沉井填芯澆筑施工中,建設團隊創新采用泡沫混凝土填充沉井基礎艙室,有效提高了沉井基礎穩定性,這在國內尚屬首次。與傳統的沉井基礎填充材料相比,泡沫混凝土具有輕質性、高流動性、施工便捷性等技術特點,可降低沉井基礎的總自重,從而減小沉井基礎作用于地基的應力,減小沉降,有效提高沉井基礎的穩定性。
泡沫混凝土澆筑過程 羅雄鷹/攝
如今,全幅貫通的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安靜橫臥在運河上。運河之下的沉井就像大樹的樹根牢牢扎入地下,保證大橋墩身屹立不倒。
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使用泡沫混凝土填充沉井井芯 羅雄鷹/攝
提高拱肋加工質量。在橋梁拱肋加工中,建設團隊引入了激光輔助定位技術,并專門設計定位拼裝裝置,實現鋼管拱肋制作一次合格率98.79%,焊縫一次焊接合格率達到100%。項目《提高鋼管拱肋制作一次合格率》QC成果,榮獲中國建筑業金屬結構協會主辦的鋼結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競賽Ⅰ類成果。
現場管理人員全程跟進鋼結構加工 羅雄鷹/攝
一種塔頂載荷分布結構裝置 羅雄鷹/攝
快速建造,保障工程進度
在大橋主墩沉井施工中,建設團隊創新研發了“離合式免拆散同步外模井節接高技術”+“裝配式高安全便捷化井隔內架空模架技術”,實現沉井模板及內模施工平臺的快速裝拆,保障沉井施工的安全和便捷,施工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模板外圍支撐型鋼可繼續在拱肋低位拼裝和提升支架的基礎上使用,井壁模板再度在沉井蓋板、墩身以及拱座施工中多次重復循環使用,大大節省了施工成本。該項技術榮獲中國公路學會第五屆全國公路微創新大賽金獎。
沉井外圍收放式井壁模板結構 羅雄鷹/攝
沉井施工現場干凈整潔 羅雄鷹/攝
大橋主墩墩身在墩頂位置處需要進行“門型”圓拱結構施工,建設團隊對施工工藝進行優化,采用托架方案代替傳統的滿堂支架方法進行施工,模板安裝時只需將預拼好的拱形骨架片吊運至安裝位置便能實現快速安裝,大大縮短了建設工期。
墩身拱形底模預拼骨架片 羅雄鷹/攝
在拱肋低位拼裝過程,建設團隊研發了一種球鉸與千斤頂相結合的可調承力座裝置,該裝置可將吊裝到位的拱肋進行快速定位和糾偏,實現了無需切割作業的穩定支撐,最終完成毫米級精度安裝,施工效率提升了50%以上,工期縮短了近15天。項目《研制拱肋立拼過程中的可調承力座》QC成果榮獲中國建筑業金屬結構協會主辦的鋼結構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競賽Ⅰ類成果,該技術也獲得了中國公路學會第五屆全國公路微創新大賽金獎。
球鉸與千斤頂可調節裝置 羅雄鷹/攝
在大橋拱肋加工階段,團隊通過創新整體提升張拉索錨固結構永臨結合技術,該技術使拱肋在提升過程中結構形態影響降到最低,且提升完成后不需進行拆除,形成永臨結合結構,可以節省鋼材料180余噸。
一種橋梁鋼管拱肋整體提升錨固裝置 羅雄鷹/攝
黨建引領,激發澎湃動能
大橋建設過程中,一公司南湛高速1-3分部黨支部打造“黨心引領,科創先鋒”黨建品牌,推動黨建工作與項目生產經營工作深度融合,以黨的建設引領項目科技創新、行動落實、人才培養、作風建設、文化建設等,穩固基、促提升,以高質量黨建工作推動工程的高質量建設。
項目黨員先鋒隊授旗 羅雄鷹/攝
黨建引領行動落實,為施工生產持續賦能。黨員先鋒隊接替沖鋒,4天96個小時完成沉井混凝土澆筑;30多個小時奮戰實現近1800噸的拱段整體提升63米;鏖戰11個凌晨,完成涉鐵段引橋架梁施工;黨員帶頭攻破關鍵技術壁壘…………項目黨支部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建設“黨員責任區”,組建“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讓黨員成為項目攻堅的“破風手”。
項目黨員沖鋒在一線 羅雄鷹/攝
黨建引領人才培養,增強科技創新發展活力。針對項目青年員工占比大、學歷高、知識儲備豐富的特點,項目黨支部建立“青年之家”,結合“導師帶徒”活動、“比學趕幫超 員工大講壇”活動、“每月之星”評比等活動,為項目青年職工及工人提供學習“充電”、技術比拼、理論思想交流平臺,激發人才活力。
項目黨員在一線開展施工研討 羅雄鷹/攝
項目青年員工到施工現場參觀學習 羅雄鷹/攝
黨建引領作風建設,筑牢“清廉堡壘”。為進一步強化黨員廉潔從業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項目黨支部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以“清廉支部”建設為載體,通過加強班子建設,規范權力運行,加強清廉文化宣傳,抓好廉潔教育等各項工作,將“清廉”融入項目施工生產全過程各方面,營造風清氣正的施工建設環境,促進項目各項管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
載譽前行路,砥礪奮進時
有志者事竟成。項目依托“黨心引領 科創先鋒”黨建品牌,不斷激發建設團隊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齊心并肩、砥礪前行,項目黨支部獲評北投集團2023年度五星級黨支部;項目青年文明號集體“青心匠造施工團隊”獲命名“廣西第21屆青年文明號”,獲評交通廳2021年度“情滿旅途”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先進集體”;項目宣傳作品《守護》獲評2023年工程建設企業文化作品競賽一等微視頻作品。
項目青年文明號集體代表 羅雄鷹/攝
項目青年在施工現場交流探討 羅雄鷹/攝
在科研成果方面,平陸運河舊州特大橋科研課題已完成科技立項9項(包括1個交通部課題,2個自治區交通廳課題,1個自治區科技示范工程),發表學術論文1篇,獲得專利授權16項、軟件著作權3項,全國鋼結構優秀I類QC成果2項、全國公路建設質量管理小組活動成果大賽一等獎1項、全國公路微創新大賽金獎2項,自治區級工法1項、自治區級一類QC成果1項、“八桂杯”廣西BIM技術大賽一等獎等獎項榮譽,為全國橋梁大型拱橋建設領域樹立新標桿、提供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