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老照片的故事,你還記得嗎?正值企業創立65周年,集團公司于今年4月發起了“墨彩頌華章 光影映輝煌”老照片征集活動。那些無法重現的歷史,都被一張張老照片珍藏著,那是記憶的延續、時光的定格、發展的見證。集團公司推出“65載光影紀”專欄,帶你走進老照片里的故事,傳承路建精神、見證日新月異、汲取奮進力量。
本期講述人:周南 宏嘉公司生產車間副主任
在周南的手機相冊里,存著這樣兩張照片:一張是工人們在三塘生產基地老廠房(原廣西公路橋梁工程總公司機械施工處鋼構件廠)交流經驗心得的場景,另一張是工人們在2020年新建成的山圩生產基地標準化廠房里學習專業設備操作的場景。
產業工人在三塘生產基地老廠房內討論鋼板鉚釘作業
產業工人在山圩生產基地標準化廠房里學習焊接機器人操作知識
“以前,信息不發達,加上學習條件比較有限,大部分的學習提升機會主要靠工人之間的交流討論,大家圍在一起討論技術工藝,研究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方法,有時候碰上一些棘手的問題,討論得激烈,在廠房外都能聽到。”周南說。
“在以前信息不發達、學習條件比較單一的時候,大家常常圍在一起討論技術工藝,研究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方法,有時候碰上一些棘手的問題,整個廠房都充斥著激烈的討論聲。”周南說。
在老廠房里,產業工人焊接鋼模板,由于生產面積有限,工位周圍堆滿了各種材料、半成品
看著照片,周南記憶中的畫面不斷涌現。“為了降低手工操作產生的誤差,每次開始鋼板下料前,我們都會捧著圖紙,用滑石筆在鋼板上認真標記每塊零件的位置、尺寸,在試件上反復嘗試好幾遍,確保與圖紙一致后再進行手工操作。”
由于公路橋梁施工所使用的鋼模板種類不盡相同,絕大部分產品都需要工人們手工制作,大家在飛濺著火花與鐵屑的工位上一干就是一整天。夏天,廠房里悶熱得像個蒸籠,走進沒一會兒便汗流浹背;冬天,凜冽寒風透過廠房縫隙侵入,讓冰冷的雙手難以平穩操作。然而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工人們日復一日,從晨光初現到夜幕降臨,不遺余力地加工好每一件產品。
泉南高速伶俐服務區人行天橋鋼結構工程,是宏嘉公司產業工人參與的首個高速公路橋梁鋼結構工程
二十年前,鋼結構業務還只是集團公司業務格局中一塊小小的“拼圖”,主營業務也以單一的鋼模板制造為主。“以前生產條件多么艱難,我們都挺過來了。公司發展面臨新挑戰,我們也有信心去應對。”周南說。
隨著宏嘉公司主營業務不斷拓展,工人們始終保持著開拓進取的熱忱,不斷探索新方法、新工藝。2014年,在河池學院教學樓建筑鋼結構工程中,工人們勇克“高空+高溫”的嚴峻考驗,巧妙地以錯位施工方式,高效助力教學樓開學交付使用節點目標,幫助公司走好建筑鋼結構業務“第一步”;2018年,在泉南高速伶俐服務區人行天橋加工制作中,工人們通過學習借鑒造船廠焊接工藝經驗,優化改進“藥芯焊絲+陶瓷襯墊”焊接工藝,首次攻克橋梁鋼結構全熔透I級焊縫工藝難題,為公司向橋梁鋼結構業務轉型升級奠定重要基礎。
2021年,產業工人參加“廣西北投杯”職工職業技能競賽
匠心技藝的傳承勝在日常,工人們通過參加焊接技能競賽切磋比武,促進技藝交流。“每次舉辦焊接技能競賽,許多工友都踴躍報名,既有嫻熟老練的師傅,也有剛入行的新人。賽場上大家你追我趕、相互比拼;賽后,又會不吝分享自己的焊接訣竅。”周南說。正是在這樣良好的“傳幫帶”氛圍下,許多焊接學徒得以迅速成長為焊接能手,成為領獎臺上的“常客”。“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航國、“北投技術標兵”李強也是這樣一路走來。
2020年,宏嘉公司山圩生產基地正式投產,生產面積是三塘生產基地20余倍,專業化生產設施一應俱全,成為廣西區內鋼結構制造企業的重要力量
伴隨著宏嘉公司二十多年的發展,周南看到了身邊同事和工友們在艱苦環境下的韌勁,也看到了他們探索進取中的拼勁。如今,企業發展面貌日新月異,施展才干的舞臺更加廣闊,這一份初心與熱忱,也將激勵著更多員工投身項目建設、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等工作中,用實干展現一線勞動者風采,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